浮力計算公式與浮球設計應用

2025.07.30

浮球之所以能夠漂浮於水面,是因為其受到來自液體的浮力。這個浮力的原理來自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(Archimedes)所提出的著名定律:「當一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,將會受到一個向上的浮力,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液體的重量。」這一原理至今仍廣泛應用於船舶設計、潛水裝備及各種浮力裝置,包括浮球。

浮力的計算公式如下:

Fb=ρ⋅V⋅g

其中:

  • FbF_b:浮力(牛頓,N)

  • ρ ho:液體的密度(公斤/立方米,kg/m³)

  • VV: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(立方米,m³)

  • gg:重力加速度(約為 9.81 m/s²)

以水為例,淡水的密度約為1000 kg/m³,若一個物體在水中排開了0.01立方米的水,則受到的浮力為:

Fb=10000.019.81=98.1NF_b = 1000 cdot 0.01 cdot 9.81 = 98.1 , N

這表示物體會承受相當於約10公斤重量的向上浮力。

在浮球設計中,工程師會根據使用環境與負載需求來進行浮力計算,確保浮球有足夠的浮力支撐其本體與上部設備(如養殖網、感測器、航標等)。此外,也需考慮安全浮力,即浮球必須提供略大於實際需求的浮力,以應對波浪、沉積物附著、水壓變化等狀況。

除了浮力本身,設計時也會考慮浮球的形狀與壁厚。圓球形可提供最佳的抗壓與穩定性,適合深水或高壓環境;而中空設計或多層結構則能進一步減輕重量並增強耐久性。材質方面,常用的有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、EVA發泡材等,這些材料不僅具備良好浮性,也具抗UV與耐鹽水腐蝕的特性。

最後,現代浮球設計也開始納入環境因素與可回收性考量。部分先進製造廠商採用回收塑料製作浮球,減少海洋污染負擔,並強化產品生命週期管理。

浮力公式雖簡單,但其應用與延伸卻是浮球穩定、安全與高性能設計的核心依據。

Copyright © Plastech Group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