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7.30
塑膠具有難以分解、長時間漂浮與易於碎裂的特性,最終會分解為「微塑膠」(Microplastics),進入海洋食物鏈,甚至進入人體。面對這個全球性危機,必須從源頭、回收、再利用與國際合作等層面全面應對。
近年來,各國政府與企業陸續展開海洋塑膠治理行動。例如歐盟頒布「禁用一次性塑膠」政策,亞洲多國推動海廢回收機制;同時,越來越多新創公司投入於「海廢再生材料」的研發,將撿拾的海洋塑膠轉化為紡織原料、建材、生活用品,甚至汽車零件,開啟「海廢循環經濟」的新篇章。
科技也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。利用無人船、海洋機器人、自動收集裝置與AI辨識系統,有助於大規模偵測與清除海洋垃圾。同時,區塊鏈等數位工具也開始用於海洋廢棄物的溯源與回收監管。
展望未來,海洋廢棄塑膠的治理不再只是單一領域的努力,而是融合政策、科技、設計、消費與教育的跨界合作。政府的監管與激勵制度應與企業的永續策略、消費者的行為選擇形成正向循環。此外,推動再生塑膠標準、建立回收產業鏈、以及發展可降解新材料,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。
在「淨零碳排」與「永續發展」的大背景下,海廢處理不只是清除垃圾,更是一項重塑人類與海洋關係的使命。透過科技創新與全球合作,海洋塑膠不再只是問題,而將成為驅動下一波綠色經濟的資源。